为何祖国强大了,还要送孩子出去留学?
教育,是中国“中产焦虑”的重要因素。焦虑的原因主要是“要不要送孩子出国”,“多大的时候送出去”。
有很多专家、教授都为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,但和稀泥者居多,鲜有给出明确观点的。今天,就来看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研究所所长阚凯力,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出的鲜明意见。
阚凯力不仅仅是电信行业的专家,对于教育,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。他3岁随父母留美,回国后赶上运动,改革开放后又成为第一批公费留美学生,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。对于中美教育的优缺点,他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。
关于送孩子出国,阚凯力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
我有一个早年的“海归”朋友,在国内办了十几年的公司,而且很成功。但是,他终于还是带着全家离开了中国。我问他为什么,他的答复是:为了孩子。他说,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名成家,即使做一个清洁工都可以。但是,要让他做一个好人,做一个快乐的人。
这个故事对阚凯力的震撼是强烈的,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份子,他也在不断思考现在的教育,到底出了哪些问题?
2、天然的求知欲被毁掉了。教育的核心就坏掉了
我们那时候的学校,尤其是小学和中学,确实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,我觉得这一点是素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。
现在的学校教育太功利了,上小学是为什么?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中学,上中学又是为什么?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,上大学为了什么?为了将来考研,然后出去能找到一个挣钱多的工作,或者是铁饭碗的工作。
这种学习目标,本身就极端地害人,是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手段。课业负担也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,天然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被摧毁了,教育的核心就坏掉了。
小孩子天生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,只要善于引导,学习本身就不会是一个负担,而是一种乐趣。每天学到了新东西,以前不懂的弄懂了,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感。甚至有时候,上课学的东西不解渴,自然而然还会到图书馆去,或者到网上去寻求進一步的答案。
我们那时候,经常要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,比如上生物课,在自己家里养几只蚕,或者观察院子里的蚂蚁;上物理课,学凸透镜的原理,就拿一个放大镜,在太阳底下聚焦,把纸点着了;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,也要自己去独立思考,为什么唯心主义是不对的?要通过读书、辩论和独立思考,自己最后想透了才能得出结论。我觉得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经历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我们发现,这在国内的环境里已经很难了,甚至教给孩子讲真话都不行。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,很容易成为两面派。不要说快乐了,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都难。怎么办呢?没有办法,只有离开。
3、学校到底是为老师服务还是为学生服务?
我在2000年从电信研究院调到北京邮电大学,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。上任之后,我们就发生了非常大的争论,在学校到底谁为谁服务?
是老师为学生服务,还是学生为老师服务?以现在中国大学里的普遍情况来看,不仅是学生为老师服务,即使念到了研究生,学生也还是在为老师打工!
教授搞到了项目,挣到钱就進自己腰包了,然后把任务分配出去,让学生给自己做项目。有的教授自己开公司,研究生到教授的公司去上班,甚至还要打卡。有的教授自己没拿到项目,也没办公司,那怎么办?让学生去公司兼职,把学生给“出租”了。公司一个月给教授四五千,而学生只拿到四五百,变成包身工了。
很明显,这些老师就是在赚学生的钱,难怪很多研究生都在背后把自己的教授称为“老板”。这些现象在中国1949年以前的大学,甚至80年代以前的大学都是闻所未闻的。
不是说学生不能在学习之余工作赚钱,而是说学生赚了钱归教授,这在西方绝对是非法的,不可理喻的。但是在我国已经成了普遍现象。
1949年以前,我们的老清华、老北大,或者西南联大,教授和学生的关系真是情同父子。老师就是盼着学生成才,遇到特别贫困的学生,教授会拿出自己的薪水来贴补学生。那可真是精心培育,现在却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。
4、我主张上完初中就送孩子出国
以前主张,在国内读完小学、中学和大学,应该先在中国工作几年,对社会状况有所了解,然后再出国去读研究生。这样可以带着中国的问题到国外去学习,学完回来能够有用武之地。
当时,对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这样。但是,我现在主张在国内上完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去。这时候,他对中国的文化和基础知识已经接触的差不多了,又不需要接受高考的折磨,浪费青春。
更大的问题是,在我国,现在已经很难培养子女的基本道德了。
我有一位若干年前的毕业生,她的孩子三四岁了,送去全托的幼儿园。这还是一家比较好的幼儿园,花了他们不少钱,星期一早上送去,星期五下午接回家。但是,每个星期一早上,这个孩子都是哭着闹着不肯去。
有一次,孩子又在幼儿园的门口抱着妈妈的腿,哭闹着不肯進去。这时,幼儿园阿姨出来了。孩子一看老师出来了,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,把眼泪擦干,对阿姨说:“老师,我来了,可想你了!”可想而知,家长在旁边看着所受到的心灵震撼:我们的孩子,这么小的年纪,都已经学会说假话、拍马屁了!他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?
这就是因为,只有这样,他才能在环境里生存。(来源:澳信移民)
版权声明
本栏目文章内容及案例图片均为爱无界或爱无界会员原创作品,版权归广州爱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会员所有。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及引用,剽窃必究!
相关阅读
美国男人送礼物的习惯解析:从星巴克到订婚戒的文化密码
跨国恋爱中,一份恰到好处的礼物可能成为关系升级的催化剂,而文化误读的赠礼却会引发信任危机。美国男性在不同恋爱阶段的送礼逻辑,隐藏着判断诚意、价值观甚至婚姻意图的关键信号。掌握这些潜规则,能让你在拆开蝴蝶结的瞬间,同步拆解出他的真实心意。
美国男性喜欢的约会地点解码:从咖啡厅到攀岩墙的文化心理学
当约会软件弹出新消息提示,屏幕那端的美国男士提议在射击场见面而非高档餐厅——这或许不是奇葩要求,而是深谙美式约会心理学的聪明选择。理解不同约会场景背后的文化逻辑,能让你在跨国恋爱中快速建立共鸣,将地理坐标转化为情感升温的催化剂。
如何与美国男人初次约会?跨文化吸引力的5个黄金法则
当咖啡杯里的冰块开始融化,你对面的美国男士正用期待的眼神等待回应——初次约会的每一秒都充满跨文化挑战。亚洲女性常因一个握手力度、一句玩笑话的分寸错失潜在良缘。掌握以下实战策略,让你在初次约会中精准传递魅力,将文化差异转化为独特吸引力。
美国男性学历与婚恋成功率关联研究:跨文化择偶的深层逻辑
419上海在国际婚恋市场中,美国男性的学历背景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轨迹,更深刻塑造着其婚恋观念与长期关系稳定性。常春藤博士与社区学院毕业生在择偶标准、沟通模式乃至婚姻决策上存在系统性差异。理解这些关联性,能帮助你在跨文化恋爱中精准匹配价值观,规避因教育背景差异导致的隐性冲突。
美国单身男性收入对恋爱影响全解析:从约会到婚姻的财务密码
419上海跨国恋爱中,美国男性的收入水平不仅关乎生活品质,更直接影响着关系的发展节奏与稳定性。年收入5万与50万美元的美国男性,在择偶标准、约会模式乃至婚姻规划上存在系统性差异。理解这些财务密码,能帮助你在文化差异中精准识别诚意对象,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跨国关系。
美国男性分手原因深度解析:跨文化婚恋中的8个高危雷区
419上海当跨国恋爱遭遇突然终结,许多亚洲女性常陷入困惑:"明明上周还计划度假,为何他突然说需要空间?" 美国婚恋研究机构数据显示,68%的跨国关系破裂源自文化差异下的认知错位。理解这些潜藏的分手诱因,能帮助你在关系中及时校准方向,守护来之不易的跨国情缘。
美国单身男性恋爱进度节奏解析:从约会到承诺的时间轴与关键信号
跨国恋爱中,美国男性的情感推进速度常让亚洲女性感到迷茫——约会三个月仍未确定关系是否正常?每周见面两次算进展过快吗?掌握美国婚恋文化中的典型进度节奏,能让你精准识别对方的情感投入阶段,在正确时机推动关系升级。
美国男人同居前的恋爱阶段解析:从约会到承诺的6个必经步骤
当跨国恋爱进展到考虑同居阶段,许多亚洲女性发现美国男性的节奏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——他们可能在约会三个月后突然提议"Let’s move in together",或是交往两年仍保持周末见面模式。理解美国婚恋文化中同居前的典型阶段划分,能帮助你精准把握关系进程,避免因文化误判错失良缘或陷入被动。
美国男性恋爱中的社交公开性:识别真心承诺的7个关键指标
跨国恋爱中,美国男性是否愿意在社交圈公开你们的关系,往往是判断其认真程度的核心指标。文化差异让许多亚洲女性陷入困惑:他频繁在Instagram点赞却不发合照,究竟是在保持单身人设还是尊重隐私?理解美国婚恋文化中的社交公开性规则,能帮你穿透表象,抓住关系升级的关键信号。
美国男人如何提出正式交往?跨文化婚恋必知的5种典型场景
419上海在国际婚恋中,许多亚洲女性发现美国男性的交往确认方式与东方文化大相径庭——他们可能约会数月却迟迟不明确关系,或是突然在早餐时说"We should be exclusive"。理解美国婚恋文化中的交往确认规则,能帮助你在关键时刻精准识别对方意图,避免因文化误读错失良缘。

爱无界国际交友419上海首创“中西方教练式服务”,引进美国、澳洲、欧洲等西方知名情感教练,全程融入西方文化思维,为爱无界会员审核英文介绍档案、挑选符合西方审美的形象展示照片……为渴望通过跨国交友寻找爱情的女性提供专业的情感指导、形象打造、翻译服务、签证办理服务、国际理财服务等8项服务。本着“真爱无国界”的理念,致力于为中国单身女性提供专业、高端的跨国交友指导服务,爱无界团队不断开拓西方发达国家的优质男士资源,成为业界成功率最高的交友服务指导机构!
1家总公司
广州爱都公司
2家国内分公司
香港分公司
海南分公司
2家国外分公司
澳洲分公司
美国分公司
419上海7位外国教练 60人国内外团队
419上海优质丰富的海外男士资源
成功会员遍布海外发达国家